8月8日,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近期发布了2025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(100家公司),共有3家券商登榜。中信证券、华泰证券和国信证券分别排名第36位、67位和94位。 2024年中信证券宣告分红金额高达77.07亿元,其中35.57亿元已于2024年12月派发。中信证券3月公告,2024年第二次权益分派在公司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,于2025年8月31日前派发2024年度现金红利。华泰证券和国信证券则分别以52.37亿元、33.64亿元位居其后。 
上市券商半年报大多于8月下旬发布,中期分红方案亦将同步亮相。由于2025年中期分红规模尚待揭晓,2024年数据成为观察行业分红风向的最佳窗口。 在新“国九条”等政策推动下,券商分红频次与力度双双抬升,“一年多次分红”成新趋势。2024年,西部证券、西南证券均宣告分红3次,除年度、中期分红外,还首次出现前三季度分红。 从“每手”诚意来看,头部券商出手阔绰:广发证券以每手40元领跑,招商证券、华泰证券分别以37.7元、37元紧随其后,国信证券以35元位列第四,国泰海通、中信证券则以28元并列第五。 
若以“股利支付率”衡量慷慨程度,中小券商反而更显大方。根据Choice数据,红塔证券以92.60%的股利支付率位居榜首,西南证券、国联民生分别以80.76%、80.04%紧随其后。东吴证券、国海证券、兴业证券、财达证券、长江证券、国信证券等券商亦将40%—60%的净利润用于回馈股东。 
相比之下,“赚钱最多”的中信证券股息支付率却处于行业末段,“赚得多、留得更多”的特征明显;首创、信达、中银、中金等亦保持较低支付率。 券商分红从“稀缺”走向“内卷”,折射出行业盈利回暖与监管导向共振。但对投资者而言,比“分了多少”更重要的是“为什么分、还能分多久”。在盛宴中保持一份冷思考,把分红放进估值、资本结构与成长性的三维坐标系里重新审视,方能避免“红包”变“糖衣”,真正分享到券商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红利。 本文源自:金融界
|